南锣鼓巷九十五号四合院,一共有前,中,后三个院子,共计居住将近二十户人家。
计划经济没有实施的年代,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几乎没有。
家家户户都是两三个,甚至四五个孩子的。更有甚至,比如张家,一共八个孩子,未来可能九个,十个,更多……
孩子多,伙伴就多,再加上街上跑的大多是驴车,马车,汽车不多,即便有速度也不很快。
所以孩子们上学,家长基本是不送的。
每天吃过饭,一抹嘴,出了四合院大门,大人们各自出门上班,孩子们三五成群去上学。
宋大莲和张飞凡离开后,张飞扬带着几个侄子,对张学思狠狠批判一番后,听到门外阎解放喊着:“张学仪,走啦,带着你弟弟们上学去了。”
张家几兄弟里头,张学仪十一岁,张学双十岁,张学山九岁,张学思八岁。
往下老五和老六四岁半,老七,老八八个月。
老七老八还小,早上被嫂子背一个,抱一个带着去私人老板那里计件糊火柴盒了。
老五和老六,早上被张飞凡带着放在轧钢厂的托儿所去了。托儿所不要钱,属于公益组织,不去白不去。
到现在,剩下的四个都是要上学的。最大的张学仪上五年级,其他三人是四年级,三年级,二年级。
张飞扬大手一挥,让几个小子赶紧背上书包,滚出去上学。
张学仪,张学双,张学山背着破破烂烂的书包,一哄而散。
张学思吸溜着红彤彤的鼻子,臊眉搭眼地跟在他们后头。
因为走的太慢,又被他二哥往屁股上踹了一脚。
他们一走,张飞扬就也打算出门。
好不容易穿越一回,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,不得趁着现在千载难逢的机会,好好溜达一圈吗?
出门之后,他坐上公交车便直奔天桥。
天桥在封建王朝时候,特指四九城中轴线上那座南北方向的汉白玉桥,因为天子祭祖要通过这里,称之为御路。
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,天桥聚集着小吃摊、杂耍、快照等平民娱乐设施。
旧社会时候,那些知名的说书人,评剧演员新凤霞,戏法大师杨小亭,说相声的侯宝林,都曾在这里卖艺。
这里是劳苦大众的游乐场所,亦是各路佛爷,小偷,骗子下手的最佳平台。
解放后政府专门整治过一波乱象,歪的斜的虽然称不上是绝迹,可也大大减少。
现如今,平头百姓在这里溜达不用再捂紧口袋,随时提防。
张飞扬一个人出门,一身轻松,下了车一路晃荡到天桥。
虽然是冬天,今天却是难得的好天气,天空瓦蓝,还没风,各路撂地摊的都开始行动。
张飞扬一路走来,看到卖画眉的,大力丸的,麦芽糖,糖葫芦,自己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,吃的用的,穿的戴的不胜枚举。
卖小盆儿的喊着“卖小盆儿咧,卖小罐儿咧,喂猫的浅儿咧,舀水的罐儿咧,大小夜壶儿咧~”
卖心里美萝卜的眼前放着两只大框,洗干净的萝卜看着就袭喜人,他扯着嗓子吆喝:“赛过梨来,辣来管换!又酥又脆的心儿里美来!萝卜!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